强基计划2020年开始实施,是教育部审核批准的特殊类型招生项目,在全国范围选拔优才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,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,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。主要聚焦在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历史、哲学、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,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长期从事基础研究的学生。截至目前,强基计划试点院校为39所985高校。考生即使没有通过强基考试,也不影响后续高考批次录取。
统计分析近几年高校强基入围分数线,一般比统招线低5-35分不等。对于目标985名校的考生来说,这不仅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,也增加了一条降分上名校的“途径”。与其他特殊招生方式相比,强基计划报名基本没有限制,只要高考成绩过普通类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(2024年为521分)的考生就可以报名强基计划。
2025年将是强基计划实施第六年,从近几年的招生政策来看,强基计划招生更注重对基础学科的浓厚兴趣和综合素质优秀。所以招生对象大致包含两种类型:综合素质优秀及基础学科拔尖。各高校的招生简章也明确了两类招考对象的具体条件:
第一类: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;
第二类: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。该类考生需要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(五大学科竞赛)全国决赛银牌以上的奖项。
想要报考强基计划的同学家长,一定要注意报考的关键时间点:

一、报名:4月下旬-5月上旬
限报一所高校,强基报名入口:登录阳光高考https://gaokao.chsi.com.cn/,点击注册,会跳转到“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”(学信网)以考生身份填写,注册完成后,登录阳光高考-特殊类型招生信息服务平台-强基计划
二、6月7日-10日高考
三、6月中旬,试点高校校测(笔试),并按计划数的3-6倍确定入围名单;其他高校在系统中确认。
四、6月25日公布高考成绩
五、高考公布成绩后,试点高校按综合分数拟定录取名单;其他高校根据高考成绩(+单科加权)确定入围考生名单,入围标准:
第一类考生:高考成绩不低于特殊批次控制线(部分高校另有分数要求),按计划数的3-6倍分别确定各专业入围考生名单。(1)体育测试不计入总分,未达要求不予录取。测试项目一般为身高体重指数、肺活量、坐位体前屈、立定跳远、仰卧起坐、50米跑等。(学生因病或残疾须提交三级甲等医院证明申请免测)(2)面试,第一类考生考察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、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等;第二类考生结合学科特长单独考核。提醒:参加过竞赛培训的适合报考有笔试的高校,情商高的适合报仅有面试或面试分值高的学校。唯一官方报名入口——阳光高考信息平台:https://bm.chsi.com.cn/,需注册登录。
注意:清华、北大所有报名考生和上交大、浙大破格生需双系统报名,考生除在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报名外,还需登录高校本科招生系统填写综合素质评价材料,才算完成最终报名。每年都有考生家长因只在一个平台报名而报名失败,意向这几所高校一定要格外注意!核心材料:自荐信、竞赛证书。
特殊要求:如清华、北大、北航、南大和浙大破格生需上传个人陈述;中科大、南大可上传学科竞赛获奖证书;复旦破格生需上传高中成绩等。
部分院校允许选择多个专业(如清华可填8个专业志愿),或可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。
部分学校要求下载志愿表,考生签字后回传系统。显示“填报完成”后等待报名时间截止高校统一审核即可。
目前强基计划入围规则分为五类:
高考出分后,高校依据分省招生计划和入围倍数,按高考裸分从高到低排序,择优入围。没有偏科,高考总分较高的同学比较适合这种入围方式。
获得五大学科竞赛金牌、银牌,且高考成绩达到省本科普通类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(2024年为521分)的考生即可破格入围,不占用非破格考生的招生计划。共有35所强基高校招收金银牌破格生(除中国人民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中央民族大学、中山大学)。
高校将单独对金银牌破格生进行校测考核,一般金银牌破格生的单独考核为综合面试,具体以高校安排为准。
复旦、上交、南大、浙大、中科大、同济、北航、厦大、西交大、兰大这10所高校采用“复交南”入围模式,校测全程都在高考后出分前完成,因此,只要报名成功的考生,均可参加校测初试。这种方式让成绩处于边缘但有突出学科优势的考生/竞赛生有更多翻盘的可能,不过高考后就进行校测,备考时间很短,需要尽早做好整体规划。
北理、南开、大连理工、哈工大、华东师范和华南理工6所高校采取了单科加权分数入围。各高校通常会在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语文等核心重点科目设置加权系数,加权系数从1.2-1.5不等,因此这些科目的入围成绩会远高于实际的高考成绩,入围成绩总分也就会高于高考成绩总分。非常适合竞赛生/数学等单科成绩优异的考生。2024年国防科大、北理、中山大学、大连理工、吉大、山东大学、中南大学、西工大共8所高校,新增对数学等科目高考成绩达到一定分数的考生,可以破格入围或放宽入围倍数。对于竞赛生/数学等科目成绩拔尖,但其他科目成绩不佳的偏科考生,更适合采用这种入围方式
在笔试中,理科注重考查相关学科思维能力、解决问题能力、逻辑推理能力、探究能力、创新思维等。文科注重相关专业的知识积累、思辨能力、分析能力等。
在面试中,高校更重视对科研潜质、创新能力、学科素养、知识迁移、兴趣志向等方面的考核,并且会适当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档案。
体育测试主要为通过性测试,不算做录取成绩,部分高校会设置合格线或在考生同分时会参考体育成绩录取。
强基计划校测普遍在高考压轴题及以上难度,清北等顶尖名校难度可能达到竞赛难度,所以意向强基的同学家长备考强基要趁早,平时也要注意多积累时事热点、各学科领域前沿研究等。
强基计划的录取是在提前批之前,如果被强基计划录取,将不再参加后续志愿批次录取;如果未被强基计划录取,则正常参加后续高考其他批次录取。
录取顺序:强基计划→提前批(综合评价招生)→普通类特殊类型批(高校专项)→普通类常规批
强基计划的录取规则以综合成绩为依据,具体计算公式为:综合成绩 = 高考成绩(占比85%)+校考成绩(占比15%)。录取时,高校会根据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排序,择优录取。需要注意的是,强基计划实行“一校一策”,不同高校对于末位综合成绩同分考生的参照对比优先级不同,有的高校会优先录取校测成绩高的考生,有的高校会优先录取高考成绩更高的考生等。考生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目标高校的情况合理地针对备考重点,具体情况还是要以各高校2025招生简章为准。众多高校在强基考生的培养方面投入力度非常大。高校为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制定单独培养方案,单独编班,配备一流师资,提供一流学习条件。如清华依托五大书院培养,上交大依托致远学院培养,哈工大给出的硕博培养方向都是本校王牌学科。
强基生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业后,可转入硕博阶段学习,目前已有两届强基生通过强基考核完成转段本研衔接。强基转段考核要求相对简单,只需要在校期间达成相应绩点/学分要求,并通过学院转段考核和接受院系考核就可以免考研,直通硕士或博士攻读!
除此之外,对学业优秀的学生,高校会予以优先安排共派留学、奖学金等福利,在就业问题上也会进行指导。
第一点,2025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陆续发布,强基计划历年实行较为严苛院校专业限报,还有每年不断变化新增的政策,各位考生家长在报名前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,详细了解。第二点,强基计划校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高三考生一定要做好校测考核的学习,高二高一同学可以先学习学科竞赛,而后做好竞赛与强基校测的衔接,不过一定要找到课内学习和竞赛强基学习之间最合适的平衡点,切勿本末倒置。